「施捨(給予、分享)」的恩賜(四)——巴拿巴的經歷
經文: | 徒四36~37;十一29~30 |
鑰節: | 有一個利未人,生在居比路,名叫約瑟,使徒稱他為巴拿巴(巴拿巴繙出來、就是勸慰子)。他有田地,也賣了,把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。(徒四36~37) |
參考經文: | 路十一41;十二33;徒九26~2;徒二44~45;四32;九26~28;羅十二8 |
提要 巴拿巴這位初代教會中有名的平信徒,具有兩大恩賜:一是「勸化」(或作勸慰),一是「施捨」(或作給予)。另外,保羅在論及恩賜時,將這兩項不是絕對有關係的恩賜相提並論:「或作勸化的,就當專一;施捨的,就當誠實」有可能當時他心中正思想著,這位亦師亦友的同工巴拿巴。 聖經提到:「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,名叫約瑟,使徒稱他為巴拿巴(巴拿巴繙出來就是勸慰子)。他有田地,也賣了,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面前」(徒四36~37)。可見巴拿巴有「給」的恩賜,在初代教會有一特別的現象,就是「信的人都在一處,凡物公用。並且賣了田產、家業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給各人」(徒二44~45)。這可能一方面為了遵守主的命令(路十一41;十二33),另一方面和當時的環境、背景也有關係。總之,這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的現象,但並非強迫性的(徒五4)。當時信徒的財物不分彼此:「那許多信的人,都是一心一意的,沒有一人說,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,都是大家公用」(徒四32,)這是當時實際的情形。 但若了解當日信徒的實況,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信徒,都是貧困的,只有少數是富有的。而巴拿巴可能就是少數的一個,對一個富有的人,要完全捨去與眾人分享,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因此,才會有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欺哄聖靈之事件發生(徒五1~11)。然而,巴拿巴卻是毅然將他的田地賣了,把全部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面前。路加特別提及此事,要作為信徒捐獻的好榜樣,足見當時巴拿巴的奉獻,是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的。 值得注意的是,巴拿巴這位完全事奉的人。他使用聖靈所給他的恩賜,來服事教會的肢體。特別是在「施捨」和「給予」上發揮他的所能,幫助一切需要的人,在當中最著名的兩位,就是保羅和馬可。巴拿巴為主的緣故,幫助、扶持他們,並且帶領這兩位主的工人。以致他們後來成為教會史上,上帝所重用的兩位僕人。巴拿巴寬大、豪邁的個性,以及聖靈對他的引導,使他在早期教會生活與事工上,作了重大的貢獻。 | |
默想 1.巴拿巴是新約聖經很懂得「給予和分享」的人之一,他這種特質得自聖靈的恩賜,使他幫助許多需要幫助的人。他捨去地上一切所有的財物,他卻得著豐富屬天的恩典。在人看來,巴拿巴似乎一無所有,因為他變賣一切交給使徒。然而,從他後來的見證,得知他卻是樣樣都有。他的工作和事奉,滿有聖靈的恩膏和能力,他的生命和見證,也是許多人所羨慕的。 2.巴拿巴在「給予和分享」的恩賜中,為主得著了兩位影響教會深遠的工人,過去保羅和馬可,都分別受到他的扶持和幫助。這正是「施捨(給予、分享)」這項恩賜,最好的結果。 | |
聖靈的應許 1.有一個利未人,生在居比路,名叫約瑟,使徒稱他為巴拿巴(巴拿巴繙出來、就是勸慰子)。他有田地,也賣了,把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。(徒四36~37) 2.掃羅到了耶路撒冷,想與門徒結交。他們卻都怕他,不信他是門徒。惟有巴拿巴接待他,領去見使徒。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,主怎麼向他說話,他在大馬色,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,都述說出來。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,和門徒出入來往。(徒九26~28) 3.於是門徒定意,照各人的力量捐錢,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。他們就這樣行,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,送到眾長老那裡。(徒十一29~30) | |
在聖靈裏禱告 親愛的主阿!在人看來,巴拿巴似乎一無所有,因為他變賣一切交給使徒。然而,從他後來的見證,得知他卻是樣樣都有。他的工作和事奉,滿有聖靈的恩膏和能力,他的生命和見證,也我們所羨慕的。奉主耶穌聖名,阿們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