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說方言」的恩賜(廿四)——種類(3)萬人的方言
經文: | 林前十三1 |
鑰節: |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(林前十三1) |
參考經文: | 林前十三4~13 |
提要 保羅在論及「說方言」的恩賜時(林前十二、十四章),並未明白指出「方言」有那些種類,只分私底下和公開說方言的種兩類型(林前十二10,28,37;十四2,4~6,13~19;22~23;26~28;39)。然而在他插入的十三章中,所列出的幾種恩賜,可能是照著哥林多人所偏重的次序(林前十三1~3)。他一開始便提到:「我若能說『萬人的方言』, 並『天使的話語』(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)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」(林前十三1) 在此,保羅清楚提到兩種的方言,一是「萬人的方言」,一是「天使的話語」。首先我們來看「萬人的方言」(中文和合本),現代中文譯本譯為「人間各種話」,中文新譯本譯為「世人的方言」,中文意譯本聖經譯為「世上一切的語言」,台語漢字本則譯為「人的音語」,而恢復本聖經簡潔地譯為「人的方言」。由以上各種版本的聖經翻譯來看,保羅所指的「萬人的方言」,乃是現今世上萬民萬族所使用的各種語言和各地方的鄉談。 當主的兒女在使用上面所提的這種方言時,說的人雖然沒有學過,卻能流利地說出其中一種,說的人自己並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麼,聽的人若不是當國人或曾學過,聽者也是不懂其中的內容,但這種語言確實存在於世上。另外,保羅提到「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」,表示說方言的人,可能具備不只說一種方言的能力。但保羅提醒我們,既使我們能說「萬人的方言」,卻沒有愛,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樣。只發出聲音卻沒有意義,只徒具方言的恩賜,卻沒有基督愛的生命。這是當年哥林多教會信徒的真實寫照,也是今日某些較為狂熱方言、高舉方言者的光景。 在此,保羅為我們提出一項「說方言」最重要的基礎,那就是基督Agape的愛。若我們不能體會加略山的愛,若我們不曾浸沐在基督那犧牲的愛之中,若我們沒有經歷過「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,愛是不嫉妒,不自誇,不張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,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謝恩,愛是永不止息。」(林前十三4~8),而我們擁有再多說方言的經歷和恩賜,對我們其實毫無意義,對教會也沒有益處,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。 | |
默想 1.「萬人的方言」相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,但保羅卻強調若沒有愛,這項恩賜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,只是發出聲音,沒有生命,失去「說方言」的目的和意義。各項恩賜的基礎就是Agape的愛,「方言」也不例外。 2.聖靈賜下「萬人的方言」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福音,為了祂的國度和教會。這種方言的表達常常是為了對那些受語言隔閡的人,講述上帝的大能和基督的福音。 | |
聖靈的應許 1.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(林前十三1) 2.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,愛是不嫉妒,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,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,先知講道之能,終必歸於無有,說方言之能,終必停止,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(林前十三4~8) 3.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,模糊不清。〔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〕到那時,就要面對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,到那時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樣。如今常存的有信、有望、有愛、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(林前十三12~13) | |
在聖靈裏禱告 親愛的主阿!教導我們真明白保羅所說:「若沒有愛,說方言這項恩賜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」。只是發出聲音,沒有生命,便失去「說方言」的目的和意義了。奉主聖名,阿們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