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

恩賜的真義(二十二)──豈都是?
經文:林前十二28~31
鑰節: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麼?豈都是說方言的麼?豈都是繙方言的麼?(林前十二30)
參考經文:羅一11;五15~16;六23;十一29;十二6;林前一7;七7;十二4,9,28,31;林後一11;提前四14;提後一6;彼前四10
提要
        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9及30節,保羅一連用了七個隱含否定的反問句「豈都是」,表示這些答案都是「不是」;保羅如此強調的用意,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,基督徒雖有各種不同的恩賜(charisma),卻沒有任何一樣外顯的恩賜是人人都必須同時擁有的。雖然我們都同屬一個身體,但職能和功用各有不同,為此聖靈才會賜下各種不同的恩賜;所以我們也不能說那一樣恩賜(比如說方言),是每一個信徒都必須擁有的,甚至下了錯誤的結論,認為必須擁有那樣的恩賜,才是被聖靈充滿的憑證。
        若我們詳讀這段經文,會發現一個值得探討的地方,在28節中保羅一連列出八種不同的恩賜 使徒, 先知, 教師, 行異能的, 醫病的, 幫助人的, 治理事的, 說方言的。但在29至30節中,保羅用七個問句所提到的「豈都是」,而且只列出七種恩賜,其中少了「幫助人的」(antileepsis)和「治理事的」(kuberneesis),卻增加了「繙方言的」(diernneneuO),為何如此呢?這裏面是否保羅另有其他的含意呢?是否他所列出七個反問句中的七種恩賜,在當時或現在教會裏都是較具爭議性的呢?或者大部份的信徒在當時都較重視並熱衷追求這些恩賜呢?而他所提到「幫助人的」和「治理事的」兩種恩賜,卻被人忽視或者較少人去羨慕呢?這些問題雖然沒有肯定的答案,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,因為我們在查考「恩賜」的過程,就會不斷發現任何「恩賜」的本身其實並沒有問題,問題常常出現在人的有限和軟弱上低估了聖靈的作為,高估了自己的作為。
        親愛的讀者,查考研讀聖經是我們明白真理的唯一方法,但在讀經的過程,真正能啟發我們亮光的乃是真理的聖靈。我們若存著一顆謙卑的靈、渴慕的心,在禱告中來默想查考主的話語,你將發現藉著聖靈的啟示和光照,你永遠吃到新鮮的靈糧,得嚐生命的滋養和生活的能力。聖靈永遠是我們的良師益友,只有祂能使基督與我們連結,只有祂能使我們住在基督裏,也使基督的生命活化在我們裏面。
默想
.保羅一再強調各人在上帝面前所領受的恩賜有所不同,為的是防止我們高估自己所得著的恩賜,或輕看別人所擁有的恩賜。另一方面也防止我們將所得的恩賜,限定在自我的主觀的經歷中,而攔阻了聖靈無限能力恩惠的施展。
.聖靈是我們讀經時最大幫助者,只有祂能開啟亮光,只有祂能啟示真理,也只有祂能使聖經的話成為我們生命的供應。
聖靈的應許
.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,隨己意分給各人的。(林前十二11)
.豈都是使徒麼?豈都是先知麼?豈都是教師麼?豈都是行異能的麼?(林前十二29)
.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麼?豈都是說方言的麼?豈都是繙方言的麼?(林前十二30)
在聖靈裏禱告
        親愛的主聖靈阿!你是我們的最大幫助者,當我們讀經、禱告、敬拜時,惟有你能開啟亮光,惟有你能啟示真理,也惟有你能使上帝的話語,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和供應。我們順服你的帶領,尊重你的主導權,渴慕你!讚美你!奉主聖名,阿們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