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勸化」的恩賜(二)——定義(2)
經文: | 太五8;徒十六9;羅十五5;林前四16;林後一3~6;七6~13;十二7~9 |
鑰節: | 願恩惠平安,從上帝我們的父,並主耶穌基督,歸與你們。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、因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。(林後一3~4) |
參考經文: | 路二25;十六25;徒九31,36~42;十六11~15;廿12;西二2;四8;帖前三7;帖後二17;門9,10 |
提要 「勸化」的恩賜,除了「勸告、勸勉、勸慰、警誡」之外,另有「懇求和安慰」的意思。前者似乎著重於「教導、指正與警告」較為嚴肅的一面;而後者則偏重於較軟性的訴求,以請求和安慰的方式,以達到同樣的目的。這正是「勸化」這項恩賜,兩種不同型態的運作。 有一次在約帕的女信徒多加,因患病而死。她的親朋好友不捨,就去「央求」(parakale0)彼得,為她禱告,使她復活。結果這件是傳遍了約帕,許多人因此信主(徒九36~42)。另一次,保羅在夜間看見異象,有一個馬其頓人,站著「求」(parakale0)他說:「請你過到馬其頓,來幫助我們」(徒十六9),福音因此傳入了歐洲。腓立比教會,也在賣紫色布疋的呂底亞家中,建立起來(徒十六11~15)。保羅更是多次在他的書信中,以懇求的口氣,代替直接的命令,來表達他內心強烈的感受。例如他對哥林多的信徒說:「我『求』你們效法我」(林前四16)。他為了捐貲,曾經不得不『求』幾位弟兄先到哥林多教會接洽、預備(林後九5)。他也曾為了身上的一根刺,三次『求』過主,叫這刺離開他(林後十二7~9)。他更是為他的同工,向人「懇求」(門9,10)。從以上的例證,讓我們明白許多時後「勸化」,是以「懇求」的方式表達出來的。 「勸化」的另一種形式,就是「安慰」。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「勸話」方式,這在登山寶訓的八福中,提到:「哀働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『安慰』(parakale0)」(太五8)。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,也提到拉撒路生前受苦,死後卻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得「安慰」(parakale0)(路十六25)。保羅在特羅亞,曾使少年人猶推古復活,眾人為此得的「安慰」(徒廿12)。同樣在保羅的書信中,多次用這個字來描述那位賜人各樣「安慰」的上帝。祂乃是「安慰」喪氣之人的上帝(羅十五5;林後一3;七6),路加也稱呼主耶穌是「以色列的安慰者」(路二25),而聖靈也是賜「安慰」的聖靈(徒九31)。不單如此,聖經更進一步教導我們,蒙受「安慰」的目的,為的是去「安慰」那遭各樣患難的人(林後一3~7;二7),並且在肢體之間,彼此「安慰」(林後七6~13;西二2;四8;帖前三7;帖後二17)。親愛的,讓我們用更寬的眼界,來定義「勸化」這項恩賜,使這項恩賜在教會中發揮更大的果效。 | |
默想 1.「勸化」和「懇求」,在字意的解釋上是不同的。它卻來自同一個原文字,其中最大的差異,在於運作時所持的態度和方法上的不同。相信聖靈會賜下智慧,讓擁有此項恩賜的人,知道在什麼情況下,對什麼人,應該選擇什麼方式。 2.「安慰」是另一種更為有效的「勸化」方式,因為「安慰」帶著更多上帝的憐憫、慈愛和恩典。 | |
聖靈的應許 1.願恩惠平安,從上帝我們的父,並主耶穌基督,歸與你們。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,因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。(林後一3~4) 2.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,就過於自高,所以有一根剌加我肉體上,就是撒但的差役,要攻擊我,免得我過於自高。為這事,我三次求過主,叫這剌離開我。祂對我說:「我的恩典彀你用的。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(林後十二7~9) 3.所以弟兄們,我們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,因著你們的信心就得了安慰。(帖前三7) | |
在聖靈裏禱告 親愛的主阿!您曾對保羅說:「我的恩典彀你用的。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」。因此他一生都在經歷,您所賜的恩典,他與您的關係便密不可分。如今,這應許您已賜給凡信靠您的人,所以我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奉主耶穌聖名,阿們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