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使徒」的恩賜(十六)——多馬的經歷
經文: | 約十一1~16;十四1~6;廿19~29 |
鑰節: | 多馬說:「我的主!我的上帝!」(約廿28) |
參考經文: | 太十3;可三18;路六15;約廿一1~2;徒一6~14;二1~4,14,23~24 |
提要 提起多馬,第一個映入我們腦際的就是他的多疑,甚至認定他是個懷疑論者。然而,多馬若生長在我們這個時代,他可是個實證論者,有科學的精神,凡事講求證據和邏輯推論。這樣的一位人物,主是如何得著他的,並且改變他,最後,多馬甚至願意為他所信的賠上自己的性命,其中原由值得我們深思。 拉撒路病危之際,耶穌要往伯大尼去,其他門徒都勸阻耶穌,因為猶太人想要害祂。那時,惟有多馬提出和耶穌同去,他說:「我們也去與祂同死罷!」(約十一16)可見,多馬有著與主一同赴難的決心。後來,在主耶穌受難前的最後晚餐中,耶穌說:「我若去為你們豫備地方,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。」(約十四3)雖然門徒並不明白主所說的,但只有多馬勇於單純地問:「主阿!我們不知道您往那裡去,怎麼知道那條路呢?」這一個問題,引出了一個千古永恆重要的救贖宣告,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約十四5~6)在那離別的晚宴中,多馬直率的發問,為後世所有的信徒,帶出基督道成肉身奧秘的曙光,讓世人明白,主耶穌正是通往恆的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。 另一個改變多馬生命的關鍵事件,就是主復活後,第一次向門徒顯現時,獨缺多馬在場,這是否純屬巧合?雖然我們無可考當時多馬的行蹤,但也因此讓多馬提出這項要求:「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,用指頭探入那釘痕,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,我總不信。」(約廿25)我們若認為,這只是多馬個人的疑問或他的多疑,是不符當時的事實的。因為,主雖然一再宣告他將受難並復活的事,但所有的門徒及跟隨者又有哪一個是沒有看見就相信的呢?(可十六7~13;路廿四11,36~40)後來,主向多馬顯現,並且允許他的要求,這時多馬的反應令人感動。他雙膝跪下,淚流滿面,向主呼喊:「我的主!我的上帝!(My Lord and my God!)」(約廿28) 多馬因著親眼見主,使他的信心不再有懷疑的雜質,他成為大有信心的多馬,見證主的復活。相傳,他的足跡遍及阿富汗、印度,最後在東印度被人用矛刺死。而他在當地建立的教會,至今已有進二千年的歷史,他所結信心的果子,至今仍在印度聖多馬地世代相傳。 | |
默想 1.許多人將多馬和不信劃上等號,其實多馬是位真理的追尋者。他懷疑的目的,是為了尋找真相。主也允許多馬一次次提出問題,也因此他最後能完全降服於真理的面前,並且呼喊說:「我的主!我的上帝!」 2.「疑惑」是人的本性和軟弱,主深深了解體恤和包容。「信心」是聖靈所賜的禮物,主讓多馬親眼見祂,來引導他進入更高一層的信心:「那沒有看見就信的,有福了。」願我們能體會主的用意和苦心。 | |
聖靈的應許 1.聽見拉撒路病了,就在所居之地,仍住了兩天。然後對門徒說:「我們再往猶太去罷。」門徒說:「拉比,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您,您還往那裡去麼。」耶穌回答說:「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?人在白日走路,就不至跌倒,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。若在黑夜走路,就必跌倒,因為他沒有光。」多馬,又稱為低土馬,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:「我們也去和祂同死罷。」(約十一6~10,16) 2.多馬對祂說:「主阿、我們不知道您往那裡去,怎麼知道那條路呢?」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(約十四5~6) 3.那些門徒就對他說:「我們已經看見主了。」多馬卻說:「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,用指頭探入那釘痕,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,我總不信。」過了八日,門徒又在屋裡,多馬也和他們同在,門都關了。耶穌來站在當中說:「願你們平安。」就對多馬說:「伸過你的指頭來,摸我的手。伸出你的手來,探入我的肋旁。不要疑惑,總要信。」多馬說:「我的主!我的上帝!」(約廿25~28) | |
在聖靈裏禱告 親愛的主阿!您透視多馬的內心,知道他的懷疑,是為著尋找真相,所以您依然重用他。由此推論,您早已明白「疑惑」是人的本性和軟弱,您不但了解,且以無限的體恤和包容來對待。主阿!謝謝您的寬容,有時我們所存「暗藏懷疑的小信」,您仍然按您的旨意成就大事,讓我們分享您的榮耀。切求主,賜與我們無疑的大信心。奉主聖名,阿們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