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賜的來源(二)──父上帝(1)
經文: | 羅十二3~6 |
鑰節: |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: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;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(羅十二3) |
參考經文: | 林前十二1~11;弗四7~11;彼前四10 |
提要 在今日的經文中,保羅勉勵信徒:「我憑著所賜我的『恩』(charis)對你們各人說: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;要照著『上帝』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」(羅十二3);接著他繼續說:「按我們所得的『恩賜』(charismata),各有不同。」(羅十二6),從前後文連起來看,很清楚指出「上帝」是 各種恩賜的賞賜者,祂是一切信心的源頭。 羅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「因信稱義」的救恩,「charistma」一字在新約中不僅是用於各種屬靈的恩賜,這個字也是指「救恩」而說的。保羅就在羅馬書五章23節清楚指出:「罪的工價乃是死,惟有上帝的『恩賜』(charisma),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。」;可見「救恩」正是上帝諸多「恩賜」中最重要的一種,而上帝的救恩對人來說,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和憐憫,是我們不配得的,我們只能存謙卑感恩的心來領受。 同樣,上帝賜給信徒作為事奉的「恩賜」(charismata),也是像祂所賜永生的『恩賜』(charisma)一樣,是上帝白白施與賞賜的,也是我們原本所不配得的;所以沒有一個人能對於他所擁有的任何恩賜來誇口,也沒有一個人能嫉妒別人所擁有的恩賜。保羅給基督徒一個原則,就是要依照上帝所分給我們的,不論是五千、二千或一千,都要「看得合乎中道」。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為「來衡量自己」,中文新譯本嚮導版翻譯成「看得適中」,台語漢字本翻譯為「所想著安份來想」,而恢復本則譯為「看得清明適度」。 所有這些不同的翻譯,都在教導信徒應當明白:「恩賜」是從上帝而來的,領受的人必須態度謙卑和善加運用;因為蒙受特殊恩賜的人,一不小心往往容易落在自誇的試探中;不但高舉恩賜的本身,甚至高舉使用恩賜的人,而忽略恩賜的施予者,使上帝的榮耀受虧損。保羅警告這樣的人,必須小心管束自己,免得自責陷入不義之中。親愛的,認識上帝是恩賜的源頭何等重要,是上帝按著祂的全能和旨意賜給祂所願給的人,只有上帝最知道我們的需要是什麼。 | |
默想 ‧上帝是「恩賜」的源頭,包括我們的「信心」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。信心的大小決定我們恩賜的多寡,這裏所指的信心,不是從魂體發出的信心,而是由上帝所賞賜給我們靈裏的信心,是建立在我們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。 ‧「看得合乎中道」,就是要提醒我們不要高估自己的恩賜,也不要低估別人的恩賜。一切「恩賜」,無論如何都是來自上帝的。我們當謙卑領受並忠心運用,使上帝的旨意得以完成,上帝的榮耀得以彰顯。 | |
聖靈的應許 ‧所以,弟兄們,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上帝所喜悅的;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(羅十二1~2) ‧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: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;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。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,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。(羅十二3~4) ‧我們這許多人,在基督裏成為一身,互相聯絡作肢體,也是如此。按我們所得的恩賜,各有不同。或說豫言,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豫言。(羅十二5~6) | |
在聖靈裏禱告 親愛的主阿!你是一切恩賜的源頭,願你將那永不動搖信心的恩賜,深藏、保守在我們心靈之內,使我們不單在理性上相信你,更確實能在凡事上信任、依靠你,不再疑惑、憂慮、愁煩度日。奉主聖名,阿們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