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

恩賜的範圍(五)──基督量給各人
經文:弗四7~10
鑰節:我們各人蒙恩,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。(弗四7)
參考經文:羅十二3~6;林前一4~7;弗四7;彼前四11
提要
  屬靈的恩賜是三一上帝賜給每一位信徒的珍寶,若按聖經的應許,每一位基督徒至少都有一項屬靈的恩賜或事奉的能力。有些人驚奇地發現它,並且適當地使用它,使得自己的靈命更上一層,經歷三一上帝的豐富;在屬世的生活中,也能隨時得著聖靈的能力的扶持;在教會肢體中,成為忠心服事主的僕人,也成為眾人的幫助。可惜的是,大多數的信徒卻忽略,不能明白這潛伏在他身上及隱藏在他生命中,三一上帝的恩賜和恩惠;由於未能經歷便不能使用,以致使自己的靈命一直停留在初信的階段,其屬世的生活則平淡無奇和一般人沒有兩樣,在教會中只不過是按著禮拜的儀式、程序來讀經、禱告、奉獻,作個形式化的基督徒罷了。可惜呀!他浪費了多少有限生命中的寶貴光陰,也錯失了多少聖靈要賜給他恩賜的機會。
  今日的鑰節,保羅再一次強調:「我們『各人』蒙恩,都是照基督所量給『各人』的恩賜。」(弗四7),他兩次提到「各人」,是為了要再三表明上帝的恩賜是給每一個人的,是每一位屬上帝兒女的權利;因為基督道成肉身,完成救贖的工作,是為了每一個人;所以,祂就照著我們各人的需要,度量足夠的「恩賜」和「恩典」給我們,這是我們無法視而不見的。保羅甚至告訴我們: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恩典,怎能逃罪呢?因此,埋藏和忽略恩賜不僅是一種錯誤,更被主視為既懶又惡的行為。
  若我們研究初代教會的歷史,和當時教會運作的情況,並相較於現代的教會發展,將發現有極大的差異,其中又以信徒參與的程度為最大的差別。雖然初代教會不像當今教會,有禮拜的程序單及各種繁複的儀式,但初代教會的聚會是開放的並由聖靈來主導,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貢獻和參與,每個人都可以分享、見證主的恩典,也可以自由的敬拜讚美。當然這兩種聚會的形式都有其利弊,前者容易使聚會進入形式主義和人為化的不同儀文中,後者則有時因各人過度自由而造成聚會的混亂;若能兩者取其長去其短,讓每一位信徒都能參與教會的事奉和真實的敬拜,那麼各肢體之間就能真正地彼此聯絡、相互幫助,並在主裏合而為一,在愛中建立自己。
默想
‧「恩賜」是屬於每一位信徒的,每一位基督徒至少都擁有一種恩賜,這是聖經明明的教導;因此,每一位信徒對主的教會也都有一份責任,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個肢體,我們必須盡上我們那一份功能,是別的肢體不能替代的。
‧今日的教會若能藉著分享、交通、禱告,去發掘主在每一位信徒身上的恩賜,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服事,如此信徒們將更多親身經歷三位一體上帝的同在及祂的大能,而教會也必按著上帝的旨意逐日增長。
聖靈的應許
‧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:既然蒙召,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。凡事謙虛、溫柔、忍耐,用愛心互相寬容。(弗四1~2)
‧用和平彼此聯絡,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。身有一個,聖靈只有一個,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。一主,一信,一洗,一上帝,就是眾人的父,超乎眾人之上,貫乎眾人之中,也住在眾人之內。(弗四3~6)
‧我們各人蒙恩,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。所以經上說:祂升上高天的時候,擄掠了仇敵,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。(弗四7~8)
在聖靈裏禱告
  親愛的主阿!記念我們的教會,讓每一位信徒都能參與事奉和真實的敬拜,各肢體之間也能真正地彼此聯絡、相互幫助,並在主裏合而為一和在愛中建立自己。主阿!復興我們每一個人。奉主聖名,阿們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