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

最大的恩賜(十五)──愛是又有恩慈(1)
經文:林前十三1~13
鑰節: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,愛是不嫉妒,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。(林前十三4)
參考經文:出卅四6;詩十四2;卅一19;卅三5;亞九17;羅二4;十一22;弗二7;帖後一11;多三4
提要
  緊接著「恆久忍耐」,保羅提出了「愛是又有恩慈」,「恩慈」原文chreesteuomai意思是恩慈的心。主要的英文版本都翻譯成「kind」,有仁慈、親切、安慰、善的意思;中文意譯本聖經則譯為「以慈悲為懷」,和台語漢字本聖經譯為「慈悲」相似。但筆者曾聽過一位主的僕人在講解這節經文時有獨到的亮光,他說愛不但是要有「恆久忍耐」的心,更要有「饒恕」的心,他將「恩慈」的行動看成是「饒恕」的行為;對於這樣的看法,筆者心有戚戚焉,因為這就是主在十字架上所為我們成就的,也是三一上帝大愛極至的彰顯,不知讀者是否能夠阿們他所說的,但這的確是獨到的看見。
  「恩慈」和「忍耐」同樣是「聖靈的果子」之一,讓我們再次復習上個月我們查考過的這個主題,我們就能明白主耶穌為什麼說律法的總剛就是:「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愛主你的上帝。」又要「愛人如己」(太二十二36~40),而「愛」正是誡命中最大的,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,將Agape的愛完全地實現在生活之中。祂成為我們的標準和追隨的對象,主永遠以「恩慈」的態度,來對待求告祂的人;祂不曾拒絕任何到祂跟前的人,祂總是以憐憫和仁慈的心,對待那些可憐絕望的靈魂。最後祂甚至捨了自己的生命,為了完全上帝的公義並實踐上帝絕對的愛,這正是「恩慈」最好的詮釋了。
  「愛」不只是一句口號,而是一項實際的行動;「愛」不只是倫理學上的一些理論,而是屬靈生命的彰顯;「愛」更不是基督徒披在身上,虛有其表的外衣,而是真正被聖靈得著之人生活的實踐。
  親愛的,當我們被人欺侮、受虧負的時候,我們是否仍以「恩慈」對待對方呢?試想若果每位基督徒都擁有「恩慈」的心和行為,教會中就不會發生許多互相指責、攻擊、批評、分派爭鬧的事情。懇求聖靈在我們當中,將上帝那Agape的愛種植在我們裏面,生發我們「恩慈」的心和結出「恩慈」的果子來。
默想
‧如果約瑟沒有上帝的愛在他生命之中,他如何能忘懷被親兄弟出賣為奴的羞辱?他如何忍受那十三年非人的生活?那是因為他心中有上帝的愛,他才能以恩慈的心對待他的兄弟們,並且將此事看為是上帝的美意(創四十五4~8;五十15~21);用愛來回應那些加害你的人,正是「恩慈」的最好表現。
‧只有活在愛中的人,才能感受得到三一上帝的恩典,體貼上帝的旨意,並且活出「恩慈」的生命。
聖靈的應許
‧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、寬容、忍耐?不曉得祂的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!(羅二4)
‧祂喜愛仁義公平,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。(詩三十三5)
‧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,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施的恩慈,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。(弗二7)
在聖靈裏禱告
  親愛的主阿!祢何等恩慈,祢不曾拒絕任何到祢跟前的人,祢總是以憐憫和仁慈的心,對待那些可憐絕望的靈魂。為了成就上帝絕對的愛,祢捨了自己的生命成全上帝的公義。主阿!謝謝祢,以恩慈來對待我們。奉主聖名,阿們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