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傳福音」的恩賜(廿五) ——基督的經歷(10)
經文: | 約四1~42 |
鑰節: |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,我所賜的水,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(約四14) |
參考經文: | 約三1~21 |
提要 關于主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,是個人談道的最好範本。根據今日的經文,我們可以列出以下五個主使用的步驟: (一)聖靈引導,主動尋找(約四3~5)。雖然聖經提到「必須」經過撒瑪利亞,其實就地理位置或猶太人的習俗,耶穌沒有理由經過那地。因此這個「必須」,應是指耶穌內心屬靈上的必要,因著祂的負擔,在聖靈的帶領下,來到雅各井旁。若不是耶穌定意去尋找她,喚醒她,拯救她,這個無知的撒瑪利亞婦人,必定仍向地獄直奔而渾然不知。因此,這次的會面與個人談道,決不是一次偶然的相遇,乃是上帝的計劃和旨意。 (二)放下身段(約四6~9)。主藉著向婦人要水喝,拉近彼此間的距離,脫去身為猶太人的優越感,去除她的戒心。 (三)從切身需要點著手(約四10~15)。接著她以婦人最迫切需要的「活水」,引起她的趣,使她甘心成為求助者。 (四)喚醒罪惡感(約四16~18)。然後耶穌吩咐她去叫她的丈夫,為了喚醒她對自己犯罪的行為有所自覺。 (五)切入主題,介紹救恩(約四19~26)。最後當時機成熟時,主向她表明自己的身份。這位在敘加井旁和撒瑪利亞婦人談道的,正是她們所盼望的彌賽亞基督。 何等奇妙!主耶穌用耐心和愛心,慢慢一步步引導這位婦人,軟化了她原先防備性的高姿態,再引起她的興趣和需要,並且發現自己的軟弱和罪惡。在聖靈的光照下,她醒悟過來,認出眼前這位彌賽亞。後來這位聲名狼藉的婦人,竟成為撒瑪利亞初熟的果子,成了基督的見證人(約四28~30) 撒瑪利亞的婦人蒙恩得救,是出於主的憐憫,主雖然行路困乏、口渴腹饑,仍然以慈愛和耐心對待這位卑微的婦人。綜觀以上主所使用的五個步驟,其實都建立於主對靈魂和失喪之人的慈愛和憐憫。親愛的,我們在傳福音的事工上,是否也能學習像基督那樣的方式和態度呢?深願聖靈在我們內心動那善工,重新燃起我們心中那把已熄滅的火種,對所有失喪靈魂的負擔,如此將來我們才能在主面前站立得住。 | |
默想 1.試著比較主與尼哥底母談道,以及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之間的異同。時間、地點、主題、方式和結果作一對照。其中有些相關的,也有些是特有的,仔細默想能找出主對每一個談道者所下的工夫是多麼的深。 2.主打破傳統的禁忌,向一個世人認為不道德、且污穢難堪的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,祂謙卑自己,放下身段,忍受別人可能對祂的責難和誤會,為的是要拯救一個失落的靈魂,為的是把生命的活水賜給她。試想今天我們在傳福音的事工上,我們的態度是如何呢?我們願意為福音付上多少代價? | |
聖靈的應許 1.耶穌回答說:「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。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,我所賜的水,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」(約四13~14) 2.耶穌說:「婦人,你當信我,時候將到,你們拜父,也不在這山上,也不在耶路撒冷。你們所拜的,你們不知道。我們所拜的,我們知道。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。時候將到,如今就是了,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,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。上帝是個靈,所以拜祂的,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。」(約四21~24) 3.婦人說:「我知道彌賽亞、(就是那稱為基督的)要來。祂來了,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。」耶穌說:「這和妳說話的就是祂。」(約四25~26) | |
在聖靈裏禱告 親愛的主阿!感謝您賜給我們生命活水的大應許:「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。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,我所賜的水,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」使我們今生今世生命永不乾渴。奉主聖名,阿們!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